張浩天,2016年9月參軍入伍,2018年10月隨消防隊伍集體轉制退出現役,現任安順市消防救援支隊北二環路特勤站一分隊二班班長,二級消防士消防救援銜。參加消防救援工作9年來,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個人三等功兩次。近日,張浩天被表彰為“貴州省模范退役軍人”。

“手持20斤重的無齒鋸,在燈泡上切割鐵絲;用20斤重的擴張器夾啤酒瓶和乒乓球。”第二屆全國消防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現場,張浩天正在參加滅火救援員的救援技能項目競賽。
“1分50秒92!”經過激烈的賽場角逐,張浩天在第二屆全國消防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勇奪救援技能項目全國第一名。
分秒必爭亮“絕招”。對于消防救援隊伍而言,競賽是對應急救援能力的大檢閱。“以分秒為時間刻度,以毫厘為安全距離。”競技場上突破極限的超能力,是為實戰而蓄積的超燃戰斗力,那意味著危險時刻能救更多人!

競技場上的張浩天(麻霄庭 攝)
張浩天所在的特勤站是安順消防應急救援的尖刀力量,承擔火災撲救、水域救援、地震救援等急難險重的出警任務,同時,也是鄰近地區出現重大災害時的跨區域支援力量。
張浩天是賽場上勇于亮劍的佼佼者,更是實戰中沖鋒在前的救援尖兵。
“濃煙滾滾,頭燈前伸手不見五指,只能摸著地面一點一點往上爬……”晚上九點多,一棟高樓電梯井線路起火引發火災,張浩天正在火場搜救被困人員。
火場內,有劇毒的煙霧吸一口就能讓人窒息,濃煙中根本看不到方向,一不小心就可能踩空墜落……極度危險的環境中,張浩天只身在前,探出救援路。爬到6樓時,系在身上的安全導繩已經不夠用了,他解下繩子,冒著無法找到返回方向的風險,繼續往上爬。
“有人嗎?有人嗎?”每到達一個樓層,他和同事挨家挨戶敲門,尋找被困者。穿著滅火救援服,背著空氣呼吸器,火場救援裝備足足60斤重。在搜救過程中,他多次往返將被困人員一批一批安全帶出火場。整棟高樓有30層,當搜救任務完成,已經是凌晨2點多。
“在地下室開展火災救援,破窗排煙時一斧子下去冒火星子。里面的電還沒有斷,地下的水已經漫過踝關節,隨時有觸電危險…… ”“沼氣、液化氣、二氧化碳……在搶險救援中,還會遇到轟燃甚至爆炸的危險……”無論是穿越火線的火災救援現場,還是臨危受命的突發救援時刻,或是極端天氣下的搶險救災……張浩天的出警救援,就是一場場以命相搏的逆行,用生命護衛生命。
“遇到危險時,浩天都是先沖上去!”同事盧順沖眼里的張浩天總是沖鋒在最前面,戰斗在最險處。他記得有一次,一名女子因為分手情緒崩潰,站在高樓陽臺上想要輕生。張浩天主動請纓,高空救人。

張浩天在救援現場
“他系好安全繩后,準備從另外一個平臺過去救人。”距離大約有2米遠,陽臺又在20多層的高樓上,大家都為他捏一把汗。盧順沖記得,他站在平臺上一個飛身躍到陽臺,一瞬間緊抱住輕生女子,女子在安全區域,而他自己半個身子懸在陽臺外。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張浩天長期堅守消防救援一線,多次在急難險重救援任務中承擔攻堅力量,搶救和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較量中,張浩天共參加滅火戰斗300余次、搶險救援戰斗100余次、社會救助80余次、處置突發事件100余次,搶救遇險群眾200余人,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價值數百萬元。
“給我一個方向,我就會拼命往前跑!”回首自己的從軍路,張浩天提到對自己影響至深的影視劇《士兵突擊》:“當初就想要像許三多那樣,在軍營中淬煉自己!”
2016年,17歲的他如愿踏入軍營,從河北來到貴州,進入消防部隊。“翻板、爬梯……每一個技能項目做起來都特別別扭!”新兵開訓時,張浩天卻迎來接連的挫敗。

練就一身“絕活”
“1米85的大高個,協調性差,在訓練場上特別吃力。”那時候,盧順沖是帶新兵的班長,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很快又發現這個新兵有一股倔勁兒:“別人午休他加練,別人晚上休息他還在繼續練!”有一次,盧順沖凌晨三點起床接崗時訓練塔燈還亮著 ,他走近一看,張浩天竟然還在一個人練習爬梯。一遍又一遍反復練習,燈下是一個不服輸的少年倔強的身影。
“對自己就是一把剔骨刀。”超強度的刻苦訓練下雙腿磕出道道血痕,留下累累傷疤;雙手磨出水泡,落下厚厚的老繭……就像許三多一樣,張浩天在日積月累的拼命努力中慢慢蛻變。一年后,他開始代表隊里參加各種大賽,屢立戰,從一名新人成長為一身“絕活”的帶隊老兵。
如今,消防部隊退出現役后改制為“消防救援隊伍”。脫下了“橄欖綠”,穿上“火焰藍”,正如張浩天發自內心的感慨:“戰衣雖改初心不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程星
安順消防供圖
一審 何永利
二審 田洋
三審 孫曉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