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鄧飛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從河南銀保監局獲悉,近期,不法分子利用高息“理財”或炒作“元宇宙”“虛擬貨幣”等社會熱點騙取社會公眾財產的非法集資案件多發,這些犯罪活動往往披著“投資致富”的外衣編造虛假投資項目,利用“高額回報”引起公眾投資興趣,一旦資金鏈斷裂就卷款跑路,投資者血本無歸。9月22日,河南銀保監局發布相關風險提示,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防范非法集資。如果您遇到過類似投資詐騙,可聯系記者(電話:18638197325),講述您身邊發生的故事,讓更多的人避免受騙上當。
翻炒“元宇宙”虛擬游戲貨幣進行非法集資
案例
據央視財經報道,在福建的一家自稱為元宇宙研究院的公司,他們的一款元宇宙區塊鏈游戲只要花錢買裝備就能投資理財。首先需要將人民幣兌換成虛擬幣USDT,再兌換成這款鏈游所使用的虛擬幣,玩游戲能實現月投資收益近100%。此外,想要進行投資必須要經過公司的指導,需要先繳納6000元以上的服務費,其次還需要分成每月收益的20%。
而在2017年,央行等就明確指出,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業內人士稱,網絡上鼓吹的“元宇宙鏈游”,只是借著元宇宙概念炒作推廣的騙局。許多區塊鏈游戲本質是款網頁小游戲,開發成本很低,對外宣傳可以理財賺錢,其實只是拿后入場的人支付的資金來填補窟窿。
有的不法分子翻炒與元宇宙相關的游戲制作、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概念,編造包裝名目眾多的高科技投資項目,公開虛假宣傳高額收益,借機吸收公眾資金,具有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行為特征。
有的不法分子捆綁“元宇宙”概念,宣稱“邊玩游戲邊賺錢”“投資周期短、收益高”,誘騙參與者通過兌換虛擬幣、購買游戲裝備等方式投資。此類游戲具有較強迷惑性,存在卷款跑路等風險。有的不法分子翻炒虛擬貨幣,誘導公眾購買投資。此類“虛擬貨幣”往往是不法分子自發的空氣幣,主要通過操縱價格、設置提現門檻等幕后手段非法獲利。
河南銀保監局分析提醒:此行為是炒作社會及政策熱點進行非法集資。不法分子緊跟社會與政策熱點營造噱頭,翻炒“元宇宙”相關的虛擬游戲制作與經營等概念,并在虛擬游戲世界中發行虛擬幣,號稱為未來的“元宇宙世界通行貨幣”,有極大增值空間。
利用“高息誘惑”進行非法集資
不法分子容易冒充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偽造身份證件、工作證件與金融機構相關資質證書騙取消費者的信任,進而向消費者推薦“高息理財”“高息存款”,并承諾產品同時兼顧收益性與安全性。
“養老詐騙”型非法集資
不法分子常以虛構的高端養老服務、養老投資等為幌子,向老年群體承諾預先參與項目投資者可每年獲得高額收益、享有養老基地優先居住權與終身床位等,輔以開展推介會、參觀“養老基地”等手段騙取老年群體信任進而集資。通常還伴隨著以傳銷形式拉攏身邊老年親戚、朋友參與“項目”投資,不斷發展下線形成非法利益鏈條。
看清營業執照經營范圍,是否取得金融牌照
針對層出不窮、招式百出的非法集資騙局,河南銀保監局鄭重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務必守好您的“錢袋子”。金融消費者在投資理財時一定要查看企業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是否包含發行理財產品、對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企業是否取得理財投資相關金融牌照或經金融管理部門批準;要樹立理性投資理財觀念,切勿相信所謂“穩賺不賠”“高收益、零風險”的謊言,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你貪人家的利息,騙子圖你的本金,不要受高收益誘惑而沖動投資。
不在空白合同上簽字
日常生活中增強個人信息安全意識,慎重對待合同簽署環節,不與銀行、保險從業人員個人簽訂投資理財協議,不在空白合同上簽字,不隨意提供身份證、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重要信息,不隨意登錄陌生網站,不隨意點擊陌生鏈接,不隨意掃描陌生二維碼,以防個人信息被騙子冒用、濫用或非法使用,甚至危害個人名譽和資金安全。
新事物綁定投資理財,十有八九是騙局
對新型非法集資套路保持警惕,對當下熱門概念炒作保持冷靜,千萬不要被新事物迷惑。任何新事物但凡與投資理財綁定,十有八九是騙局。要學會擦亮雙眼認清非法集資的本質,多關注政府部門與金融機構發布的非法集資風險提示,若遇到涉嫌非法集資行為及時舉報投訴。
來源:大河報·豫視頻 編輯:王惟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