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信息化時代,稍不注意就會脫軌,所以及時的補充知識才能讓我們與時俱進,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關于光明日報數字報和光明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的一篇文章,相信會給你帶來較大的幫助!
光明網是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屬副部級單位。
光明網(Guangming Net)是由光明日報社創辦于1998年1月1日,是國內最早設立的新聞網站之一,也是唯一一家定位于思想理論領域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
20余年來,光明網延伸和發揮光明日報的核心價值和傳統優勢,在新媒體領域開拓創新。
產品與服務
1、輿情服務
光明網是國內最早從事網絡輿情監測、分析服務的機構之一,搭建了先進的網絡輿情監管平臺,在網絡輿情服務領域形成了獨特優勢。2012年至今,光明網連續八年榮獲中央網信辦、中宣部等頒發的“年度輿情工作先進集體”“年度好信息”等諸多獎項。
2、技術輸出、承建網站
首都之窗、中國科技館、中國長安網、中國政協傳媒網、國家糧食局網站等。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美國《連線》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p>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熊澄宇教授:“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基礎之上出現和影響的媒體形態?!?/p>
上海戲劇學院新媒體領域陳永東副教授:“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媒體及各種應用形式,目前主要有互聯網媒體、掌上媒體、數字互動媒體、車載移動媒體、戶外媒體及新媒體藝術等?!?/p>
新傳媒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斌:“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p>
分眾傳媒CEO江南春:“分眾就是區分受眾,分眾傳媒就是要面對一個特定的受眾族群,而這個族群能夠被清晰地描述和定義,這個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領先消費群或重度消費群?!?/p>
上海萊可傳媒媒介部經理彭允好:“新媒體是繼報紙、廣播、電視、網絡之后,基于無線通信技術,通過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展現信息資訊內容的媒體形式,其應用形式主要包括移動互聯網門戶、手機報、手機電視、手機社會網絡、手機微博、電子閱讀等。”
陽光文化集團首席執行官吳征:“相對于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p>
BlogBus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魏武揮的定義:“受眾可以廣泛且深入參與(主要是通過數字化模式)的媒體形式。” 中國傳媒大學黃升民:構成新媒體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網絡和數字技術所構筑的三個無限,即需求無限、傳輸無限和生產無限?!鐣P系層面的理解。
可以肯定的是“新傳媒”是建立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基礎之上,延伸出來的各種媒體形式?!靶隆弊罡倔w現在技術上,也同時會體現在形式上,有些新媒體是嶄新的,比如互聯網;而有些是在舊媒體的基礎上引進新技術后,新舊結合的媒體形式,比如電子報紙。
新媒體就是能對大眾同時提供個性化的內容的媒體,是傳播者和接受者融會成對等的交流者、而無數的交流者相互間可以同時進行個性化交流的媒體。
近兩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門話題。新媒體在業界的繁榮也使得學界對其研究進一步加強,2005年新聞傳播學核心期刊關于此論題的文章有數十篇之多,這些文章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新媒體進行了分析。
對于新媒體的界定,學者們可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一些傳播學期刊上設有“新媒體”專欄,但所刊載文章的研究對象也不盡相同,有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手機媒體、IPTV等,還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體專欄。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體?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絡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
也有專家提出:“只要媒體構成的基本要素有別于傳統媒體,才能稱得上是新媒體。否則,最多也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的變形或改進提高?!薄澳壳暗男旅襟w應該定義為在電信網絡基礎上出現的媒體形態——包括使用有線和無線通道的方式?!?/p>
還有學者把新媒體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
中央媒體名單 嚴格意義上的中央媒體名單: 報紙類中央媒體: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科技日報 通訊社類中央媒體: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中新社) 廣電類中央媒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 另外,中國婦女報、法制日報勉強可算,參考消息報因基本轉譯國際媒體資訊,應該不作中央媒體。因此,中央媒體其實很少。
中央媒體的界定 所謂的中央媒體只能是隸屬(直屬)于中宣部、廣電總局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新聞媒體。
如: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等,隸屬(直屬)于其他國家部委辦局的媒體一般都不屬于中央媒體的范疇,如:中國交通報,僅僅屬于行業類媒體,當然也有例外,如中國青年報,雖然是中國共青團中央機關報,但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中央媒體。而北京日報、新京報則屬于首都媒體而不是中央媒體。一般來說,首都媒體包含了中央媒體。 新浪網等網絡媒體不屬于中央媒體。目前,網絡媒體沒有中央媒體,而人民網、新華網只是人民日報、新華社的網絡版。求是只是期刊,不是媒體。
【經濟界面】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我國有14億人口、9億勞動力,解決好就業問題,始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年度的就業目標: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這一目標相比2020年900萬人有所提高。2021年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我國如何在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中保持就業大局穩定,進一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就業形勢面臨三大挑戰
【數說】
面對異常復雜的形勢,在各方努力下,去年我國最終實現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好于預期——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超額完成900萬目標任務;全年調查失業率平均5.6%,低于6%控制目標;高校畢業生去年年底總體就業率達90%以上,貧困勞動力務工規模達3243萬人,同比增長超10%。翻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共有36處提到“就業”二字。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保市場主體也是為穩就業保民生”“就業優先政策要繼續強化、聚力增效”。
“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帶來較大沖擊。面對嚴峻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應對疫情的‘穩就業’政策,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就業優先政策,實施更加積極的穩就業措施。這些組合政策出臺之快超出了預期,確保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穩就業保就業工作取得顯著成績。”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告訴記者。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苯衲暾ぷ鲌蟾嬷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嚴峻。國內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環節,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居民消費仍受制約,投資增長后勁不足,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困難較多,穩就業壓力較大。
李克強總理在日前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年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4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909萬人,創歷史新高,還要保障退役軍人就業,還要為兩億七八千萬農民工提供打工的機會。“所以今年我們在制定宏觀政策的時候,依然堅持就業優先的政策,我們繼續推動‘六穩’,落實‘六保’,還是把就業放在首位。去年出臺的上述文章內容就是就業的政策舉措,不僅沒有調退,還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業”。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紀南認為,總體判斷,隨著經濟企穩向好,就業將延續總體平穩態勢,但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就業形勢依然比較復雜。首先,就業總量壓力不減,今年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400萬人;與此同時,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技術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過2,也就是說,一個技術技能人才至少有兩個崗位在等著他;此外,疫情的影響復雜多變,“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也比較大,給今年的就業增加了不確定性和風險挑戰。
繼續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
【政策】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擴大就業容量”。今年將“著力穩定現有崗位,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給予必要的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在2018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就業優先政策之后,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就業優先政策作為三大宏觀政策之一,提出加強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就業優先政策全面發力,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今年,我國確定新增城鎮就業目標為1100萬人以上。李克強總理表示,就業還是要讓市場來唱主角,也就是繼續通過保市場主體來保就業。一方面推動穩崗增崗,另一方面拓展就業渠道。
莫榮表示,就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源泉”和“穩定器”。多年來,面對國際國內復雜多變的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深入實施積極就業政策,把穩增長、保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就業優先政策要繼續強化、聚力增效。著力穩定現有崗位,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給予必要的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繼續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擴大失業保險返還等階段性穩崗政策惠及范圍,延長以工代訓政策實施期限。拓寬市場化就業渠道,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從中央到地方,穩就業、促就業已成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廣東通過發放就業創業補貼,平均每年為企業降低成本近20億元,涉及一百多萬人次;浙江借助直播帶貨等“風口”,推動“網紅”等各類新業態培訓。據不完全統計,現已組織培訓500多期,培訓2.65萬人次;山西發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就業創業服務站”和“公益事業服務站”作用,開展搬遷勞動力信息管理、技能培訓、就業創業服務,對有需求的易地搬遷勞動力,至少提供1次職業培訓和3次職業介紹服務……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重中之重
【背景】
2021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達909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再加上還有不少往屆未就業畢業生在求職,在國內外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促進就業的任務更重。
對于如何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指出,下一步,將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將通過學費補償、高定工資檔次、就業補貼等舉措,引導畢業生到城鄉社區服務,到教育醫療等人才急需的領域就業。同時,穩定“三支一扶”等基層項目的招募規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施大寧建議,應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不僅可以為基層輸送人才,而且也是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的重要途徑。建立系統的大學生基層就業引導和培養機制,完善青年基層工作者的職業路徑。基層單位應完善和落實基層就業的優惠政策和職業發展路徑,將高校畢業生納入當地人才政策扶持范圍,對符合條件的提供住房、醫療、落戶等支持。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建議,實施“農業人才下鄉”計劃,國家拿出一部分經費支持應屆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可采用每年每人補貼1萬元、連續補貼3年的辦法,縮小與在城就業人員的收入差距。
張紀南表示,下一步,人社部將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針對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要著力穩定就業崗位,通過保市場主體來穩住就業基本盤,繼續落實好吸納就業補貼、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以工代訓等政策?!睆埣o南說,要著力拓寬就業渠道,支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支持中小微企業,支持勞動者創業,完善靈活就業的勞動保障制度,進一步擴大就業空間。
以技能提升破解結構性矛盾
【現象】
在去年人社部組織的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上,不僅場上競賽熱火朝天,場下搶人也格外激烈。其中,一名18歲的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拿到了物聯網技能比賽冠軍,賽后幾家企業搶著要,最后與一家企業簽下了百萬年薪意向書。
“我國目前就業結構性矛盾的突出表現是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一些勞動者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也有一些企業招不到合適的員工?!崩钪冶硎荆渲幸粋€重要的原因是崗位需求和勞動力供給不匹配,勞動者的職業技能不適應崗位的需要。
以傳統建筑業為例,目前該行業吸引就業存在不少困難,50后、60后農民工即將“謝幕”,70后、80后農民工供應不足,90后、00后農民工寥寥無幾的“三段式”困局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現象。
“農民工群體‘青黃不接’‘代際斷層’的問題日漸嚴峻,勞動力逐年減少,高素質建筑工人依舊短缺?!痹谥薪ㄎ寰挚偝邪举|量管理員鄒彬看來,加快推動“農民工”向新型建筑產業工人轉型迫在眉睫。要通過推廣打造新一代建筑技術產業,以新型平臺承接人才轉移,形成“人才隊伍優化培育——企業發展轉型升級”的雙向良性循環。
多一門技能、掌握一技之長就多一個就業機會。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建議,進一步加強高校人工智能領域專業學科建設,加快構建人工智能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幫助青年學生掌握新技能,實現高質量就業。廣東省佛山市技師學院裝備制造系副主任楊珍則建議,通過加快實施工匠型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和建設公共智能制造實訓中心,更好地滿足全國裝備制造業技能人才的培育需求。
依托經濟發展帶動新就業
【趨勢】
數據顯示,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新就業形態發展迅猛。新就業形態創造新機遇,當前個體經營、自由或者自雇就業以及新就業形態等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日漸增多,正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去年以來,我國共享經濟、直播經濟、數字經濟催生大量就業崗位。目前我國已有2億人實現靈活就業,其中很多是依托互聯網的新就業形態。
“平臺化、靈活性的新就業形態是實現穩就業的重要載體。新就業形態具有就業容量大、進出門檻低、靈活性和兼職性強等特性,形成‘蓄水池’與‘緩沖器’,在勞動力市場中與標準化就業相互補充?!彬v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指出。
“解決就業問題根本上要靠經濟發展?!蹦獦s認為,當前,我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需將持續擴大,中國經濟有強大的增長韌性,中國市場有廣闊的增長空間。未來,我國立足國內大循環、促進雙循環,將給就業市場帶來重大變革。他指出,我國已將促進就業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明確一系列重大任務。要充分認識其重要意義,準確把握其基本內涵。
專家普遍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就業總量壓力將持續存在,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重點群體就業壓力也在不斷加大。同時,新就業形態與傳統就業制度的矛盾將開始凸顯,這些問題都對我國就業工作提出了挑戰。為此,“十四五”期間要繼續強化積極就業政策,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政策,推動就業優先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三大宏觀經濟政策實現協同。就業政策更完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貨幣政策更加穩健,共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來源:光明日報(原題為《就業優先,如何實現聚力增效》)
中央電視臺 人民日報社 新華社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央視國際 求是 中青報 光明日報 ,中央媒體包括但不僅限于以上
地方媒體例如各個省的日報 各個市、縣的電視臺 電臺…….
傳統媒體是相對于近幾年興起的網絡媒體而言的,傳統的大眾傳播方式,即通過某種機械裝置定期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娛樂平臺的媒體,主要包括報刊、戶外、通信、廣播、電視以及自媒體以外的網絡等傳統意義上的媒體。而數字媒體屬于工學學科門類,是指以二進制數的形式記錄、處理、傳播、獲取過程的信息載體。這些載體包括數字化的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影像和動畫等感覺媒體,和表示這些感覺媒體的表示媒體(編碼)等,通稱為邏輯媒體,以及存儲、傳輸、顯示邏輯媒體的實物媒體。
數字媒體技術是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術語,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廣泛應用于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子與通信工程等信息技術領域。
光明日報數字報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光明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光明日報數字報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