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即采取的行動
1. 保存所有證據
- 完整截圖或錄屏:包括對方聯系方式、聊天記錄(微信/QQ/Telegram等)、轉賬記錄、交易平臺信息、推廣材料等。
- 區塊鏈交易記錄:記錄詐騙錢包地址、交易哈希(TXID)、金額和時間。
- 對方身份信息(如有):姓名、電話、社交賬號、銀行賬號等。
2. 報警處理
- 攜帶所有證據到當地公安機關(刑警支隊或經偵部門)報案,說明被詐騙的詳細過程。
- 重點強調對方如何誘導投資、承諾收益、偽造平臺等行為(符合“詐騙罪”或“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特征)。
- 若涉及金額較大(通常超3000元可立案),警方可能會啟動調查。但加密貨幣案件偵破難度高,需有心理準備。
3. 聯系交易平臺
- 若資金通過交易所轉出,嘗試聯系該交易所客服,提供交易哈希和對方錢包地址,請求凍結賬戶(需配合警方公函)。
- 但大多數去中心化交易所或匿名錢包無法追溯,成功率較低。
二、后續法律途徑
1. 民事訴訟
- 如果能明確詐騙者身份(如國內注冊公司或個人),可委托律師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返還資金。
- 但加密貨幣在中國不受法律保護(2021年央行等十部門已明確虛擬貨幣相關業務屬非法金融活動),法院可能不予支持。
2. 跨境追討
- 若詐騙方在國外,需通過國際司法協作(如刑警組織Interpol)處理,流程復雜且耗時極長。
三、防范二次風險
- 警惕“追損服務”詐騙:網絡上聲稱能幫你追回資金的公司或個人(尤其是要求預付費用的),幾乎都是二次詐騙。
- 勿輕信“技術團隊”:聲稱能通過黑客手段找回資金的行為均屬違法,且大概率是騙局。
四、理性看待結果
加密貨幣詐騙破案率普遍較低,主要原因包括:
- 匿名性:資金通過區塊鏈轉移后難以追蹤。
- 跨境性:犯罪分子常位于境外,管轄權受限。
- 技術門檻:許多基層警方處理此類案件經驗不足。
五、未來注意事項
1. 只選擇受正規監管的投資渠道(如國內股票、基金),遠離高收益承諾的“私募”“代投”項目。
2. 對陌生推薦保持警惕,勿輕信“內幕消息”或“專家帶單”。
3. 學習基礎區塊鏈知識,學會驗證項目真實性(如白皮書、團隊背景、鏈上數據等)。
雖然追回資金希望渺茫,但報警仍是目前最正規的途徑。即使個案無法解決,也能為警方積累數據,打擊團伙犯罪。請務必保護個人隱私,避免再次受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